摘要
幹細胞在組織重建與再生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,但他們可能造成癌症的能力則為更多人所注意!
CD133是神經膠質瘤幹細胞的表面標記,並顯示與腫瘤增生及多重藥物抗藥性有關。CD133+(具有CD133表現)的細胞無法定義腫瘤復發,其腫瘤產生能力較差,促使我們開發其他具有選擇性及可信賴的幹細胞表面標記。
本篇著眼在探討胚胎幹細胞標記: oct4A及BMP2在幹細胞之非分化及分化層面參與的程度。除此之外,也列出其他分子標記,以幫助後續針對腫瘤起使細胞的定位及清除,可望能夠增加藥物對於神經膠質瘤細胞治療的效果。
導論
化療與手術及放療至今仍無法完全治癒癌症、腫瘤轉移及復發。清除腫瘤本體,但是卻忽視某小群對化療及放療具抗性的細胞,使這群細胞很快又再長回來。
這一小群稱作”癌症幹細胞”的細胞大多維持在非分化的狀態,同時存在自我更新及可分化成許多細胞族系的能力。
癌症幹細胞在外表基因(epigenetically)刺激下,產生基因缺失,中和掉腫瘤抑制基因的作用,而造成癌症發生。
因此幹細胞成了從各種不同角度了解癌症發生的最關鍵目標。
癌症幹細胞的存在已在許多種癌症中被發現,包括神經膠質細胞瘤。
神經膠質細胞瘤是從腦中神經膠細胞發生,並侷限於中樞神經系統中。
正常的幹細胞幫助中樞神經系統中受損部位的修復,但是,突變及外表基因的變異迫使他們發生失敗的細胞分裂,而造成腫瘤。
區分癌症幹細胞及神經幹細胞仍然是一大挑戰,由於癌症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成各種型態不同的細胞群,此特性與神經幹細胞非常相似。
此外,腫瘤具有基因及外表基因變異的特性,可推斷其經由轉化機制使神經幹細胞成為癌症幹細胞。
神經幹細胞與癌症幹細胞之共同細胞表面標誌,包括prominin-1, (即CD133),nestin (神經幹細胞標誌),mushashi (Msi,神經幹細胞標誌,決定細胞命運),Oct4 (未分化之幹細胞標誌),及BMP (幹細胞命運決定因子,與分化有關)。
Nestin的表現增加可以作為一個神經膠質瘤惡性程度的預測因子,而mushuashi表現的減少或其調控功能的喪失,則減少其在臨床上治療神經膠質瘤之顯著改善。
本篇著眼在探討CD133作為幹細胞標誌,及提出其他可能的分子標誌,盼能有助定義神經膠質瘤發生的起始點。
CD133當作神經膠質瘤的標誌及其限制
許多人類組織檢體都會表現CD133,然而在CD133上一個醣化的抗原決定位AC133,卻只會在幹細胞中被發現,並且在分化後表現就降低。
CD133是一個20 kDa,穿膜五次的一個細胞表面醣蛋白,目前對其確切功能仍不了解。
幹細胞在正常及惡化的腦組織中,以CD133此表面蛋白作為標誌,都可發現所謂幹細胞的存在。
起初發現且描述神經膠質細胞瘤之癌症幹細胞特性即基於以CD133作為分選標誌,自患者腫瘤中篩選出的細胞。
在膠質母細胞瘤中。CD133+細胞可以維持在休眠狀態,但是當需要時,就可進入高度活化增生的細胞週期中。
就如同幹細胞所需條件,CD133+細胞表現SOX2,及一個第三型細胞外基質受體CD44,可使其具自我更新其分化成CD133-細胞子代的能力,這類細胞是神經膠質瘤細胞中最主要的組成部份。
CD133+細胞的比例在放射治療後會增加,並造成後續放射治療中,活化DNA受損確認點(checkpoint)導致抗性。
這些導致癌症的細胞與神經幹細胞相比,發現其會抗腫瘤壞死因子(TNF)相關的細胞凋亡接受體(TRAIL/Apo2L)。
後續研究則探討膠質母細胞瘤及正常人類細胞株中CD133蛋白表現與抗藥基因例如MDR-1及Bcl-2的表現。
CD133+細胞的表現在神經膠質細胞瘤中,與正常人類星狀細胞相比,呈現高度表現,然而正常細胞及神經膠質瘤細胞的CD133+細胞,與CD133-細胞相比,都具有抗藥性增加的特性。
這些數據更加支持腦瘤中化療與多重抗藥的關聯性。
此外,組織學分析及CD133在不同神經膠質瘤細胞中定量分析顯示具以下關聯性: CD133高表現與病人存活率的降低有關。
CD133表現的增加被認為是腫瘤增生及癌症進成惡化的危險因子。這些結果提供足夠的證據顯示: CD133+細胞為癌症幹細胞,因此增加以此作為潛在治療標的來治療神經膠質瘤的可行性。
然而,CD133+細胞為幹細胞的概念無法解釋,即使在已進行相應的治療後腫瘤仍然復發的現象,因此純化及區分CD133+細胞與CD133-細胞的方法就被重新以新鮮的人類神經膠質瘤,或是膠質瘤球狀培養模式中驗證。
研究顯示與幹性胞特性相關的基因,亦或比較CD133或是CD133-兩細胞之長期自我更新能力,均沒有顯著的差異。
活體實驗中顯示,將神經膠質瘤細胞中取得的CD133-細胞種植到裸大鼠中會形成腫瘤,分析此腫瘤細胞使發現一小群細胞為CD133+細胞。
此具幹細胞特性的CD133+細胞,後續使用降低最適氧氣供應的模式處理(從20%降低到7%),則誘使其他幹細胞表面標誌表現增加,例如nestin, Oct4, SOX2。
此外,CD133蛋白可在自死後的人類腦皮質中分選出的神經前驅(progenitor)細胞偵測到表現,其表現量與使用培養代數有限培養條件下的細胞相比,明顯的降低。
如此CD133不同的差異,而其幹性程度如何? 目前存在一個問號,並且讓然懷疑是否CD133+細胞就是腫瘤起始幹細胞? 或是具有幹細胞功能的前驅細胞?
原文出處
BOOK: Stem cell and cancer stem cells vol.1
Ch.13. Is CD133 the Appropriate Stem CellMarker for Glioma?
工商服務:
學術文章翻譯[英翻中]歡迎聯絡 phoenixchiou@hotmail.com Apple
留言列表